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医学论文 >

儿童布氏杆菌病12例临床特点分析

时间:2015-01-06 11:39 点击:
[摘要] 目的 研究儿童布氏杆菌病的特点,减少误诊。 方法 观察并总结儿童布氏杆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、血常规特点及误诊情况,并与同期住院的成人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对比。 结果 儿童布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发热(100.00%)、大汗(58.33%)、咳嗽(58.33%)、关
  [摘要] 目的 研究儿童布氏杆菌病的特点,减少误诊。 方法 观察并总结儿童布氏杆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、血常规特点及误诊情况,并与同期住院的成人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对比。 结果 儿童布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发热(100.00%)、大汗(58.33%)、咳嗽(58.33%)、关节痛(25.00%)。儿童脾大者较成人少(P=0.04)。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下降,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者占83.33%,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者占66.67%,少数有贫血(25.00%),血小板减少者未见。和成人相比,单核细胞升高者多(P=0.04),血小板减少者少(P=0.04)。儿童布氏杆菌病能够三日确诊者为0,误诊率达到100%,平均确诊时间为(24.33±3.86)d;与成人患者比,三日确诊例数少(P=0.06),更容易误诊(P=0.00),确诊时间更长(P<0.01)。 结论 儿童布氏杆菌病患儿流行病学史隐匿,表现复杂多样,容易误诊,需引起高度重视。

  [关键词] 布氏杆菌病;儿童;临床表现;血常规;误诊

  [中图分类号] R516 [文献标识码] B [文章编号] 1673-9701(2014)34-0139-03

 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,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、出汗、关节痛和肝脾肿大等,在疫区由于成年人从事农牧工作,容易感染,而儿童接触较少,发病也较少,因此儿童布病报道少,由于儿童病例采集流行病学史困难,临床易于误诊。为更好地了解儿童布病特点,现将本科近几年明确诊断的12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。

  1 资料与方法

  1.1 一般资料

  选择2011年1月~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8岁以下儿童布氏杆菌病患者12例作为儿童组,来我院就诊时均为初诊,未在其他医院就诊。其中,男9例,女3例;汉族4例,维族8例;年龄3~17岁,平均(9.58±5.08)岁。12例患儿经反复询问,7例确认有牛羊接触史,2例有饮用生牛奶史,2例喜欢食用涮羊肉,1例其母亲近期患过布氏杆菌病。将其与同期在我院初诊住院、年龄超过18岁的成人布氏杆菌病68例进行对比分析,成人组中男38例,女30例;汉族29例,维族39例。儿童组和成人组在性别及族别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均>0.05)。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第7版《传染病学》诊断标准[1]。即具有相关流行病学接触史;临床表现发热、多汗、伴或不伴关节痛等;实验室分离到病原或试管凝集试验阳性。

  1.2 观察指标

 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晨空腹采血2 mL,进行血常规检查,血常规分析采用日本SF-30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和校准液。所有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,仔细观察体温情况,包括最高体温、体温持续时间等以及有无咳嗽、关节痛、大汗、脾大等。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入院前的诊疗情况及确诊时间、三日确诊情况等。不管入院时的初步诊断为何,将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、1周内仍然没有明确诊断为布氏杆菌病者判断为误诊病例;1周内明确诊断为布氏杆菌病者,不计算为误诊病例。

  1.3统计学处理

  应用SPSS 17.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,计量资料以(x±s)表示,采用t检验,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。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  2 结果

  2.1 临床表现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